近日,国家财政部发布红沿河核电站核电余热供暖红沿河镇行政区域内供暖特许经营权采购项目中标公告,东北公司大发能源分公司成功取得红沿河核电站核电余热供暖红沿河镇行政区域内供暖特许经营权。授权后,该公司将依法在特许经营区域范围内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供暖服务。此次授权供暖特许经营,标志着该公司核能供热示范项目将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对解决东北地区清洁供暖热源问题提供全新思路与路径。近年来,该公司紧跟国家能源改革
5月10日,中国广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未来新建核电站会以华龙一号为主,华龙一号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是在我国三十余年核电科研、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日本福岛核事故经验反馈以及我国和全球最新安全要求,研发的先进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
日1时21分,随着500千伏红海Ⅰ、Ⅱ线送电成功,辽宁红沿河核电站—瓦房店500千伏线路工程顺利竣工,红沿河核电站5号、6号机组具备投入运营条件。红沿河核电站—瓦房店500千伏线路工程是红沿河核电站二期工程的配套工程,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保障红沿河核电站5号、6号机组并网发电的重点工程。该工程于2020年9月开工建设,涉及新建红沿河核电站—500千伏瓦房店变电站线路,组立铁塔105基,新架设线路4
关中试放大成功后,我国反渗透膜技术开始从实验室研究走向工业规模应用。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应用反渗透技术,此后应用规模快速增加。1988年,中国市场销售的8寸膜为600支。1990年,大亚湾核电站建设了国内第一套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日产淡水200吨。1999年,大连市建成第一套1000吨/天的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2005年,青岛市建成第一套10,000吨/天的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2009年
升,以及我国沿海核电站得天独厚的水资源条件,诱使我国很多沿海核电站先后采用海水淡化技术来解决淡水使用问题,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红沿河核电站、宁德核电站、三门核电站、海阳核电站、徐大堡核电站、田湾核电站以及未来的山东荣成示范核电站均采用海水淡化技术为厂区提供可用淡水。而反渗透(RO)法因其显著的节能特点,成为我国核电站现有海水淡化装置的主流技术。1.1 红沿河核电站红沿河核电站是我国核电系统投
集凝结物理破乳装备与水处理方案等。在含油废水处理领域,该项目是国内唯一利用纯物理聚集凝结替代化学破乳、絮凝、气浮过程,并完成低成本、大水流量、大规模应用的技术项目。该项目技术及方案已在大亚湾核电站、昌江核电站、中煤榆能化、河北龙成煤综合利用有限公司、河南龙成集团等获得广泛应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电子产品日益普及的当下,由该项目衍生的超疏水涂层还可应用于电子产品防水领域,宁波材料所在此领域已取得